《刑事审判参考》(2003年第5辑,总第34辑)
【第262号】王某1过失致人死亡案——在未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乡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行医致人死亡的应如何定性
节选裁判说理部分,仅为个人学习、研究,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二、主要问题
在未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乡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行医致人死亡的应如何定性?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定性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王某1本人无执业医师资格;其所在的本村卫生室亦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其行医致人死亡应定非法行医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王某1曾取得《乡村保健医生资格证书》,具有在乡村行医的资格,其所在的村卫生室长期从事诊疗活动,未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管理不到位,故对王某1应视为医务人员,其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违反青霉素注射的规定,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后果,应定医疗事故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王某1的行为应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三、裁判理由
原审判决采纳了第三种意见,即被告人王某1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理由如下:
1.被告人王某1主观上不具有非法行医的故意
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行为人对非法行医行为的心理态度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而仍实施非法行医行为。被告人王某1所在的杭集村卫生室成立于70年代,王某1本人也在村卫生室工作了近30年,期间一直从事医疗、保健、预防等工作。被告人王某1曾取得《乡村保健医生资格证书》,一直作为乡村医生行医。1999年5月1日实施的《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但第四十五条规定:“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由国务院另行制定管理办法。”可至本案案发时,国务院尚未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以规范乡村医生的行医资格。综上,考虑到乡村卫生室从事诊疗服务的历史延续性以及乡村医生行医资格无法律明文规定的特殊性,可以认定被告人王某1主观上不具备非法行医的故意,对其行为以不定非法行医罪为宜。
2.被告人王某1不符合医疗事故罪的主体身份
医疗事故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医务人员。所谓医务人员是指有合法执业资格的医疗工作者,即其行医具有合法性。医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为确保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国家对医务人员的任职资格作了严格规定。根据1999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在我国从事医师执业工作,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取得医师资格,第二是进行注册,领取医师执业证书。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被告人王某1未取得医师资格,亦未进行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其虽取得《乡村保健医生资格证书》,但该证书载明“本证书是医疗技术水平的证明,不得凭此证流动行医和个体开业”。因此,王某1行医不具有合法性,不符合医疗事故罪的主体特征,不应以医疗事故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3.被告人王某1的行为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应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由于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其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前者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后者是指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被告人王某1作为行医近三十年的乡村医生,已经预见到不对林某2重复做皮试可能发生死亡的后果,却轻信林某2刚在镇卫生院做过皮试能够避免,以致于发生了林某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后果,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观特征;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死亡结果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本案中,医疗鉴定报告表明:王某1在未对林某2重新做青霉素皮试的情况下注射了与杭集镇卫生院皮试试液不同生产厂家的青霉素,造成林某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死亡,其行为与林某2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