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刑事审判参考
刑事审判参考
【第290号】吸收犯的具体认定
发表时间:2023-03-21     阅读次数:     字体:【

《刑事审判参考》(2004年第2辑,总第37辑)

【第290号】向某1、刘某2挪用资金、职务侵占案——吸收犯的具体认定

节选裁判说理部分,仅为个人学习、研究,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二、主要问题

被告人向某1的行为应以职务侵占罪一罪处理还是以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进行数罪并罚?对此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向某1的行为应以职务侵占罪一罪处理。其理由是:被告人向某1职务侵占行为是挪用资金行为的持续和演变是挪用资金行为后续发展的结果按照刑法中关于吸收犯的理论较轻的挪用资金的前行为应当被较重的职务侵占的后行为所吸收。另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向某1的行为同时构成职务占罪和挪用资金罪并应实行数罪并罚。其理由是:被告人向某1的前后两个行为不符合吸收犯的特征吸收犯是指数个犯罪行为因一个行为被另一个行为所吸收而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仅按吸收之罪处理的犯罪形态其吸收规则一般是:重行为吸收轻行为主行为吸收从行为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等。在吸收关系中前行为是后行为的必经阶段后行为是前行为发展的自然结果。本案中被告人向某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单位资金22万元后又单独或者伙同被告人刘某2侵占单位资金共45万元其前行为与后行为基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犯罪故意前行为既不是后行为发展的必经阶段后行为也非前行为发展的自然结果被告人向某1挪用资金行为不能被职务侵占行为所吸收。

三、裁判理由

(一)被告人向某1所实施的挪用资金和职务侵占两个行为是针对不同对象分别进行的在刑法上分别予以定罪处罚并不违背禁止重复评价的刑法适用原则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并符合其他法定条件的行为。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完全相同主观方面都是故意客观方面都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但二者之间却有着较大的差别:(1)侵犯对象不同。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对象只能是单位的资金而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包括单位的资金和其他财物。(2)客观方面的表现有所不同。挪用资金罪表现为擅自将单位的资金挪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使用但未转移资金所有权行为人挪用资金只是对资金的暂时使用而职务侵占罪则表现为以侵吞、盗窃、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3)犯罪目的不同。挪用资金罪以非法使用为目的具有用后归还的意思职务侵占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有永久性占有的意思。据此区分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于本案中被告人向某1的行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析评价。第一阶段即被告人向某1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本单位资金22万元用于赌博的阶段。该阶段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22万元用于个人进行非法活动其主观上还是准备归还的。故该阶段行为在性质上属于挪用资金行为符合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第二阶段即被告人向某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资金45万元的阶段。在该阶段行为中被告人向某1利用职务之便单独或者伙同他人非法支取本单位小金库的资金用于填补个人挪用差款或者转存入个人帐户同时还将小金库资金的相关凭证如存折及密码单予以销毁以达到非法占有该资金的目的。故被告人向某1第二阶段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占单位资金的行为。尽管后一阶段的侵占行为在犯意的起因方面与前一阶段的挪用行为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是该两个阶段的行为是针对不同的对象所实施的与一般意义上的转化犯(因主观目的的变化而由挪用转化为侵占的情形)不同故在刑法上对该两阶段行为分别予以评价是妥当的。

(二)被告人向某1所实施的挪用资金犯罪行为和职务侵占犯罪行为不符合吸收犯的构成特征应实行数罪并罚

吸收犯是刑法理论上存在着较大争议的一个概念尽管如此对于吸收犯的构成在以下两点的认识上却是趋于一致的:一是成立吸收犯需以存在数个犯罪行为为其前提二是根据经验法则数个犯罪行为需具有一定的从属性或者阶段性关系。据此我们认为吸收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该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因其所符合的犯罪构成之间具有一定的从属性或者阶段性关系从而导致其中一个不具有独立性或者完整性的犯罪被另一个具有独立性或者更为完整的犯罪所吸收对行为人仅以吸收之罪论处而对吸收之罪置之不论的犯罪形态。在司法实践中吸收犯一般表现为下述两种情形:(1)高度行为吸收低度行为。如运输毒品以持有毒品为前提定罪的时候运输毒品罪自然吸收非法持有毒品罪对非法持有毒品罪不再另行定罪。(2)实行行为吸收非实行行为。该种情形主要存在于同一罪名不同阶段的犯罪以及共同犯罪之中。如犯罪分子为杀人进行预备活动由于意志以外原因被迫中断但犯罪分子并不甘心再次预备后完成其杀人行为。在此杀人的实行行为就应吸收杀人的预备行为。可见高度行为吸收低度行为的情形主要存在于同时实施的不同种类犯罪实行行为吸收非实行行为的情形主要存在于前后实施的同种类犯罪。基于此对于本案被告人向某1的挪用资金行为和职务侵占行为不应以吸收犯处理。首先本案中挪用资金行为与职务侵占行为属于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不存在依附从属关系。挪用资金并非职务侵占的条件行为职务侵占的完成无需依赖挪用行为。其次挪用的资金和侵占的资金不是同一笔资金挪用资金和职务侵占之间在行为结构上不具有内在的阶段性关系。虽然填补挪用资金造成的差款是被告人向某1产生职务侵占犯意的一个重要动机但由于其侵占的是本单位的另一笔资金在犯罪构成上属于单独实施了另一种犯罪与此前的挪用资金犯罪在行为结构上不具有阶段性关系。至于挪用公款造成的差款可能是促使其实施职务侵占行为的动机但动机在刑法对犯罪行为评价也即定罪上不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仅是在量刑上的考虑因素。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上一篇:【第289号】对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一般不应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下一篇:【第291号】为中大奖窃取摇奖专用彩球并改变其重量行为的定性
Copyright  ©  2022-   北京京本律师事务所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2002883号-1 技术支持: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甲2号佳境天城B座1708  1860007883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