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名称 |
| 刑诉法综合 |
观点集成041180 |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
| 管辖 |
观点集成041181 | 普遍管辖原则的适用限制 |
观点集成041182 | 普遍管辖原则适用的冲突与解决 |
观点集成041183 | 公安、检察、法院协作管辖的规定 |
观点集成041184 | 检察机关起诉的属于法院管辖的自诉案件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185 | 轻伤案件当事人和解后,检察机关又提起刑事诉讼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186 | 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生效后,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187 | 自诉的重婚案件的受理 |
观点集成041188 | 经常居住地法院对重婚罪具有刑事管辖权 |
观点集成041189 | 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参照适用检察院、公安部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
观点集成041190 | 刑事普遍管辖权的例外适用 |
观点集成041191 | 管辖权争议期间,案件审理期限的确定 |
观点集成041192 | 对应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案件一审管辖错误的纠正程序 |
观点集成041193 | 内地法院对部分犯罪行为发生在境外但犯罪准备工作发生在内地的案件具有管辖权 |
观点集成041194 | 把握刑事管辖中的犯罪地的含义 |
观点集成041195 | 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刑事案件的管辖原则 |
观点集成041196 | 以传真方式进行经济合同诈骗案件的审判管辖 |
观点集成041197 | 信用卡诈骗犯罪中异地使用信用卡案件的管辖规定 |
观点集成041198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案件管辖 |
观点集成041199 | 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的地域管辖 |
观点集成041200 | 网络犯罪案件的管辖 |
观点集成041201 | 网络赌博犯罪案件的管辖规定 |
观点集成041202 | 我国公民在境外外国航空器犯罪的管辖 |
观点集成041203 | 旅客列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的管辖 |
观点集成041204 | 走私犯罪刑事案件管辖 |
观点集成041205 |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的管辖 |
观点集成041206 | 撤销缓刑案件的管辖和审理 |
观点集成041207 | 毒品犯罪案件的管辖 |
观点集成041208 | 海上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的管辖 |
观点集成041209 | 对正在服刑罪犯的犯罪案件的管辖 |
| 辩护与代理 |
观点集成041210 | 尊重和保障律师依法履职的权利 |
观点集成041211 | 死刑案件中充分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的规定 |
观点集成041212 | 指派辩护与代理的规定 |
观点集成041213 | 同一律师不能担任不同案件中的同案犯的辩护人 |
观点集成041214 | 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可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 |
| 证据 |
观点集成041215 | 切实贯彻证据裁判原则 |
观点集成041216 | 刑事证据标准的理解与适用 |
观点集成041217 | 被告人翻供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供证关系认定案件事实 |
观点集成041218 | 非同案共犯供述的证明力的认定 |
观点集成041219 | 关于行政机关收集证据中“行政机关”的范围 |
观点集成041220 | 采用“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方式获取的言词证据属非法证据,应予排除 |
观点集成041221 | 法庭获取的新证据未经庭审质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观点集成041222 | 不必所有作为定罪量刑根据的证据都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 |
观点集成041223 | 调查报告或书面材料不是证据,不能成为法院定罪量刑的依据 |
观点集成041224 | 单人询问取得的证人证言的适用 |
观点集成041225 | 在只有供述、且供述不稳定并与其他证据相矛盾的情况下能否对案件作出有罪判决 |
观点集成041226 | 审判人员在必要时,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证据材料可以庭外核实 |
观点集成041227 | 推定规则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
观点集成041228 | 《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3)项中的“证据不足”理解 |
观点集成041229 | “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的把握 |
观点集成041230 | 运用间接证据定案应注意的问题 |
观点集成041231 | “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的理解 |
观点集成041232 | 共同犯罪中“零口供”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认定 |
观点集成041233 |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规定 |
观点集成041234 | 假冒伪劣烟草制品鉴定规定 |
观点集成041235 | 音像制品中光盘及母盘鉴定规定 |
观点集成041236 | 假冒商品鉴定规定 |
观点集成041237 | 仅有文物鉴定机构公章而无鉴定人签名的鉴定结论的效力认定 |
观点集成041238 | 鉴定结论仅针对事实问题,不能对法律问题作出判断 |
观点集成041239 | 应从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个方面对刑事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 |
观点集成041240 | 造成矿产资源破坏或者严重破坏的数额的鉴定 |
观点集成041241 | 医院的原始诊断书不是鉴定意见,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 |
观点集成041242 | 对利用互联网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 |
观点集成041243 |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的证据认定 |
观点集成041244 | 猥亵儿童犯罪案件的证据审查 |
观点集成041245 | 零口供、零直接客观证据的猥亵儿童犯罪案件中犯罪事实的认定 |
观点集成041246 | 在零口供零客观证据的猥亵儿童案件中如何确定定罪证据 |
观点集成041247 | 走私刑事案件的证据运用 |
观点集成041248 | 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审判程序和证据审查 |
观点集成041249 | 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明标准把握以及排除非法证据后案件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250 | 涉黑犯罪案件的证据要求以及视听资料的收集、使用 |
观点集成041251 | 可能判处死刑的毒品犯罪案件,毒品鉴定结论中应有含量鉴定的结论 |
观点集成041252 | 没有查获毒品,被告人供述又不一致的证据认定 |
观点集成041253 | 毒品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先后翻供的案件事实的认定 |
观点集成041254 | 利用互联网犯罪证据的审查判断 |
观点集成041255 | 办理刑事案件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的规定 |
观点集成041256 | 网络犯罪中电子数据的取证与审查 |
观点集成041257 | 网络赌博犯罪案件中电子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
观点集成041258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证据收集和审查判断 |
观点集成041259 | 网络盗窃案件中电子证据效力的认定 |
观点集成041260 | 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的网络犯罪案件,无法逐一收集言词证据时的如何认定证据 |
观点集成041261 | 法庭对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应当区分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
观点集成041262 | 非法言词证据在二审阶段的审查和排除规则 |
观点集成041263 | 办理刑事案件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 |
观点集成041264 |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主客观相统一性的把握 |
观点集成041265 | 关键证据存在疑点,无法排除合理怀疑的案件,应当宣告无罪 |
观点集成041266 | 关于瑕疵证据的采信与排除 |
观点集成041267 | 被告人翻供情况下合理怀疑的排除 |
观点集成041268 | 伪证罪中的“证人”不包括被害人 |
观点集成041269 |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妨害作证罪中的“证人”应当包括被害人 |
观点集成041270 | 域外证据在刑事审判中的审查与认定 |
| 强制措施 |
观点集成041271 | 强制措施的实施细则 |
观点集成041272 |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
观点集成041273 | 案件移送后,取保候审期间的计算 |
观点集成041274 | 对于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发现其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275 | 拘传的适用条件及其把握 |
观点集成041276 | 对涉嫌危险驾驶罪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直接采取强制措施 |
观点集成041277 | 走私犯罪案件中逮捕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 |
观点集成041278 | 纠纺和杜绝超期羁押 |
| 附带民事诉讼 |
观点集成041279 | 切实审理好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
观点集成041280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任务及基本原则 |
观点集成041281 | 做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工作 |
观点集成041282 | 对“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的理解与适用 |
观点集成041283 | 对“因婚姻家庭等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对被告人表示谅解的,应当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的理解与适用 |
观点集成041284 | 关于责令退赔的适用 |
观点集成041285 | 国家赔偿与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赔偿的区别 |
观点集成041286 | 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范围 |
观点集成041287 |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时,有权申请法院执行的主体应区分不同情形来对待 |
观点集成041288 | 死亡受害人身份不明时,附带民事赔偿原告范围 |
观点集成041289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范围 |
观点集成041290 | 关于共同犯罪案件中,同案犯在逃的,在案被告人按份承担部分民事责任 |
观点集成041291 | 部分共同侵害人未参加诉讼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292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
观点集成041293 | 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应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 |
观点集成041294 | 取得被害人承诺的犯罪行为,被害人仍可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观点集成041295 | 残疾赔偿金是否属于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 |
观点集成041296 | 精神损失不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 |
观点集成041297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 |
观点集成041298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标准 |
观点集成041299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与受理 |
观点集成041300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 |
观点集成041301 | 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在二审期间提起 |
观点集成041302 | 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需要审查的内容的确定 |
观点集成041303 | 附带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的适用 |
观点集成041304 | 不构成犯罪的案件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05 | 对于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提出先予执行中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裁定先予执行或者驳回申请 |
观点集成041306 |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与共同犯罪中部分被告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07 | 审前程序中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强制力;而审判阶段一旦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且调解协议生效,调解协议即取得法律强制力 |
观点集成041308 | 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的,不允许原告人再次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观点集成041309 | 更换审判人员后,刑事案件的审理是否重新进行 |
观点集成041310 | 刑事既判事由对民事裁判应具有既判力 |
观点集成041311 | 在民事原告人另行提起的民事诉讼中,案件的处理应当优先适用民事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 |
观点集成041312 | 附带民事诉讼按撤诉处理的被害一方不能再提起民事诉讼 |
观点集成041313 |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时效应当遵从刑事诉讼追诉时效 |
| 审判组织 |
观点集成041314 | 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的规定 |
| 第一审程序 |
观点集成041315 | 庭审中心与审判效率意识的强化 |
观点集成041316 | 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程序 |
观点集成041317 | 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 |
观点集成041318 | 公诉机关未随案移送实物证据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19 | 按公诉程序提起的轻伤害案件,被害人提出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20 | 被告人在审理期间丧失刑事责任能力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21 | 审理期间被告人患精神病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22 | 法庭审理中证据的举证、质证、认证 |
观点集成041323 |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细化与保障 |
观点集成041324 | 有专门知识的人如何出庭 |
观点集成041325 | 人民警察出庭作证 |
观点集成041326 | 控辩双方在庭审过程中提出新证据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27 | 关于建立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 |
观点集成041328 | 对推卸责任型翻供进行审查判断的思路 |
观点集成041329 | 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取保候审被告人潜逃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30 | 死刑案件“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的把握 |
观点集成041331 | 人民法院与公诉机关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32 | 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认定被告人的自首或立功情节 |
观点集成041333 | 指控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应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
观点集成041334 | 人身伤害鉴定期间的审限计算 |
观点集成041335 | 一审法院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的案件处理 |
观点集成041336 | 《刑事诉讼法》第202条“重新计算审理期限”的理解 |
观点集成041337 | 裁判文书对修正后刑法修正案及条文的表述 |
观点集成041338 | 死刑限制减刑案件的审理程序 |
观点集成041339 | 法院变更公诉机关指控罪名的处理程序 |
观点集成041340 | 刑事判决书应当向被害人包括未到庭的被害人送达 |
观点集成041341 | 处理自诉案件的一般要旨 |
观点集成041342 | 自诉案件级别管辖的确定 |
观点集成041343 | 自诉人的范围 |
观点集成041344 | 自诉人与代为告诉人的区别 |
观点集成041345 | 被害人提起自诉案件的范围 |
观点集成041346 | 自诉案件的提起与处理 |
观点集成041347 | 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应对自诉案件的证据进行审查 |
观点集成041348 | 自诉案件中如何理解“有证据证明”? |
观点集成041349 | 自诉案件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均可以提出调取证据 |
观点集成041350 | 自诉案件中如何理解“明确的被告人”? |
观点集成041351 | 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如何处理 |
观点集成041352 | 提起公诉转自诉案件的条件 |
观点集成041353 | 人民法院对公诉转自诉案件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54 | 开庭审理后发现检察机关起诉的案件系自诉案件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55 | 自诉人提出撤诉请求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56 | 自诉人请求撤诉,该案的另一被害人又另行自诉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57 | 涉众型刑事自诉案件可以合并审理 |
观点集成041358 | 审理自诉案件没有刑期的限制 |
观点集成041359 | 自诉案件数罪并罚后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60 | 自诉案件审理中调解的适用 |
观点集成041361 | 罪证不足的自诉案件的裁判方式 |
观点集成041362 | 刑事自诉经审查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63 | 不予受理(不予立案)与驳回起诉的适用 |
观点集成041364 | 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作出按撤诉处理的裁定不能上诉 |
观点集成041365 | 被告人下落不明自诉案件的审理 |
观点集成041366 | 自诉案件的裁判 |
观点集成041367 | 适用自诉案件程序审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问题 |
观点集成041368 | 自诉案件中反诉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69 | 故意杀人案件可以作为自诉案件受理 |
观点集成041370 | 侵占案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 |
观点集成041371 | 单位犯罪案件诉讼代表人的确定及相关问题 |
观点集成041372 | 单位犯罪案件没有诉讼代表人出庭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73 | 对未作为单位犯罪起诉的单位犯罪案件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74 | 单位被注销、宣告破产或者分立、合并、资产重组等情况下的刑事责任追究 |
观点集成041375 | 对于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而检察机关只作为自然人犯罪提起公诉的案件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76 | 对于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因死亡等原因不能归案的情况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77 | 对于确实无法确定犯罪单位诉讼代表人的,应当依法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对犯罪单位中止审理 |
观点集成041378 | 单位犯罪时相关财产的处理及其他 |
观点集成041379 | 简易程序的特点 |
观点集成041380 | 适用简易程序的基本条件 |
观点集成041381 | 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审判案件的公告方式 |
观点集成041382 | 刑事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的着装 |
观点集成041383 | 正确理解和把握按被告人自报身份审判的条件 |
| 第二审程序 |
观点集成041384 | 上诉的形式及上诉状的内容 |
观点集成041385 | 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后又决定支持抗诉的效力 |
观点集成041386 | 一审判决后当事人不上诉而申请人民检察院抗诉再审的案件人民法院是否收取诉讼费 |
观点集成041387 | 仅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上诉案件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88 | 附带民事部分上诉,刑事部分判决效力的规定 |
观点集成041389 | 被告人及同案被告人在二审期间均可以委托辩护人 |
观点集成041390 | 二审开庭审理的案件范围 |
观点集成041391 | 二审不开庭审理的案件范围 |
观点集成041392 | 控辩双方在二审期间可以查阅、摘抄、复制对方提交的新证据 |
观点集成041393 | 检察院查阅案卷的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
观点集成041394 | 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而无故不出庭的抗诉案件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95 | 二审不开庭审理案件的质量保证与远程视频讯问 |
观点集成041396 | 二审能否审理并予以认定公诉机关指控但一审没有认定的犯罪事实 |
观点集成041397 | 上诉人在二审期间逃脱而仅有原审被告人在案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398 | 第二审法院不得加重同案被告人的刑罚 |
观点集成041399 | 第二审法院改判罪名不违反上诉不加刑原则 |
观点集成041400 | 在仅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上诉的情况下对刑事部分应当适用的审理程序 |
观点集成041401 | 二审开庭审理过程中检察人员当庭提出发回重审建议后人民法院能否对案件继续审理 |
观点集成041402 | 共同犯罪的部分被告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上诉案件的审理 |
观点集成041403 | 确保死刑案件的案件质量 |
观点集成041404 | 第二审法院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不能加重附加刑 |
观点集成041405 | 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 |
观点集成041406 | 准许撤回刑事自诉及附带民事诉讼的裁定,当事人可以提出上诉 |
观点集成041407 | 一审当庭宣判案件的上诉期限起算 |
观点集成041408 | 检察机关在法定抗诉期限内提出的口头抗诉无效 |
观点集成041409 | 超过法定抗诉期限提出的抗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观点集成041410 | 抗诉期限届满后,上一级检察院在支持抗诉时增加抗诉对象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11 | 被害人的抗诉请求权 |
观点集成041412 | 刑事诉讼中尚未提起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限内死亡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13 | 被告人提交上诉状后死亡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14 | 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之后又反悔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15 | 二审法院准许死刑被告人撤诉的,应当同时进行复核 |
观点集成041416 | 一审法院的管辖权不属于二审审查内容 |
观点集成041417 | 出庭支持抗诉的检察人员超出抗诉书范围提出抗诉意见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18 | 二审期间上级检察机关提出不同于下级意见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19 | 二审的开庭地点应根据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 |
观点集成041420 | 第二审法院对被告人改判较轻主刑,不能增加财产刑数额 |
观点集成041421 | 二审法院可以在不改变原判事实且不增加原判刑罚的情况下将数罪定为一罪或将一罪定为数罪 |
观点集成041422 | 原审法院已经发现但漏定从重处罚情节的案件,二审人民法院不能以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 |
观点集成041423 | 上诉发回重审案件重审判决后确需改判的应当通过何种程序进行 |
观点集成041424 | 严格遵守限制发回重审和上诉不加刑的法律规定 |
观点集成041425 | 对于司法实践中案件只能发回重审一次,但又定放两难问题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26 | 二审宣告无罪案件的法律适用 |
观点集成041427 | 判决结果与一审相同,但定罪量刑依据的部分事实发生变化的二审裁判方式 |
观点集成041428 | 人民检察院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的案件提起抗诉的,第二审法院不能直接改判无期徒刑 |
观点集成041429 | 二审期间被告人退赃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30 | 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的处理结果 |
观点集成041431 | 死刑二审案件的审限问题 |
观点集成041432 | 高级人民法院对于最高人民法院以不应当判处死刑为由发回改判的案件,不必再听取辩护律师和检察机关的意见 |
| 死刑复核程序 |
观点集成041433 | 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 |
观点集成041434 | 被告人未上诉、检察院未抗诉的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提审或者发回重审 |
观点集成041435 | 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讯问方式可以采取远程视频进行 |
观点集成041436 | 复核死刑、死缓案件的审查内容 |
观点集成041437 | 死缓案件复核后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38 | 死刑案件复核后的处理结果 |
观点集成041439 | 复核后发现数罪中部分犯罪事实不清的,应当发回重审 |
观点集成041440 | 高级人民法院不能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直接改判案件 |
观点集成041441 | 因不核准死刑而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及例外 |
观点集成041442 | 辩护律师在死刑复核程序中提出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听取 |
观点集成041443 | 通报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死刑案件范围限于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意见的案件 |
观点集成041444 | 深化和完善死刑核准制度改革,依法审慎地处理好死刑案件 |
观点集成041445 | 死刑复核案件的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与原则 |
观点集成041446 | 二审维持原判的死缓案件,不需要再进行复核 |
观点集成041447 |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可以直接改判罪名并核准死刑 |
观点集成041448 |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可以对附带民事赔偿部分进行调解 |
观点集成041449 | 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发现漏罪,经判决后仍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核准程序 |
观点集成041450 | 如何处理判处死刑的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申请撤回上诉的问题 |
| 审判监督程序 |
观点集成041451 | 刑事再审制度与一事不再理原则 |
观点集成041452 | 刑事案件再审立案程序的规范 |
观点集成041453 | 申诉权主体的范围 |
观点集成041454 | 对人民检察院依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案件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55 | 审判监督程序的审理期限 |
观点集成041456 | 再审中刑事自诉人死亡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57 | 判决生效后查实有立功表现的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理 |
观点集成041458 | 对判决或者裁定“确有错误”的理解 |
观点集成041459 | 对刑罚执行完毕后发现新的证据,又因同一事实被以新的罪名重新起诉的案件的审理 |
观点集成041460 | 刑事再审指定管辖与发回重审案件的程序适用 |
观点集成041461 | 原判刑罚执行完毕后,因出现新的证据需改变原判罪名时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62 | 对已生效裁判不符合新司法解释案件申请再审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63 | 原审因错误认定被告人具有自首或者立功情节而减轻处罚的,重审纠正后能否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
观点集成041464 | 重审阶段未重新举证、质证的原审证据效为认定 |
观点集成041465 | 指令再审案件的检察机关 |
观点集成041466 | 审判监督程序的庭前准备工作 |
观点集成041467 |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的案件是否可以加刑 |
观点集成041468 | 按一审或者二审程序审理审判监督案件 |
观点集成041469 | 上级人民法院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次数的适用 |
观点集成041470 | 指令原审人民法院以外的其他人民法院审理时,由被指令法院所在地的同级检察机关派员出庭更为适当 |
| 涉外刑事案件程序的审理 |
观点集成041471 | 被告人入境时使用的证件于案发后被确认无效,而被告人又主张自己是证件签署国公民时国籍的认定 |
观点集成041472 | 被告人否定自己为证件签署国公民,主张为第三国公民时国籍的认定 |
观点集成041473 | 被告人无法提供任何能够证明其国籍的有效证件,但又主张自己是某国公民时国籍的认定 |
观点集成041474 | 被告人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以我国台湾地区居民的身份入境,同时又持有其他国家护照时国籍的认定 |
观点集成041475 | 对外国人取得中国国籍后身份的认定 |
观点集成041476 | 刑事诉讼中免除作证义务的外国人的范围 |
观点集成041477 | 被告人以翻译人员参加过侦查、审查起诉或者一审程序为由,申请翻译人员回避的,应当驳回申请,不予准许 |
观点集成041478 | 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要求旁听不公开审理的涉外刑事案件的应当不予安排 |
观点集成041479 | 外国籍当事人或者其国籍国驻华使、领馆申请自行聘请翻译人员的,人民法院应当严加审查,对可能妨碍案件公正审理的,不应准许 |
观点集成041480 | 涉外刑事案件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介入 |
观点集成041481 | 人民法院审判涉外刑事案件时,委托书、有效证明不要求中文文本 |
观点集成041482 | 对外国籍被告人驱逐出境几种情形的法律适用 |
观点集成041483 | 在对外国籍被告人裁量刑罚时,可以考虑被告人所属国的有关刑法规定 |
| 刑事执行程序 |
观点集成041484 | 确保死刑案件执行质量 |
观点集成041485 | 监外执行工作的加强和规范 |
观点集成041486 | 暂予监外执行的规定 |
观点集成041487 | 对犯新罪的被告人宣告缓刑判决、裁定的撤销 |
观点集成041488 | 已被判处缓刑的被告人有漏罪和新罪的审理程序 |
观点集成041489 | 在押被告人被一审法院宣告无罪的执行 |
观点集成041490 | 仅附带民事原告人上诉,对被告人刑罚的执行时间 |
观点集成041491 | 特殊假释案件复核程序的理解与适用 |
观点集成041492 | 减刑、假释案件的管辖 |
观点集成041493 | 罪犯在被执行死刑前不愿意会见亲属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494 | 案外债权与附带民事赔偿责任的履行顺序 |
观点集成041495 | 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可否减刑 |
观点集成041496 | 对身患重病但因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看守所或者监狱拒绝收监的,法院处理措施 |
观点集成041497 | 在刑事诉讼中,裁定不仅可以处理程序问题,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处理实体问题 |
观点集成041498 | 被执行人死亡、被执行单位终止与财产刑执行 |
观点集成041499 | 《诈骗罪司法解释》与《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中,关于财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完整理解 |
观点集成041500 | 一审有罪之裁判文书的制作 |
观点集成041501 | 死缓执行期问故意犯罪的二审案件应该全部开庭审理 |
观点集成041502 | 二审或复核审的审理范围 |
观点集成041503 | 对于死缓考验期内故意犯罪后执行死刑时间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504 | 罚金刑减免的裁定主体应是第一审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 |
观点集成041505 | 减刑、假释案件合议庭的组成及参加开庭审理的人员 |
观点集成041506 | 监狱办理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规定 |
观点集成041507 | 进入刑事执行程序后,发现有的判项不明确、具体的分情况进行处理 |
观点集成041508 | 保外就医期限届满后未归监又重新犯罪的应如何计算余刑 |
|
|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 |
观点集成041509 |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 |
观点集成041510 | 犯罪时不满18周岁,审判时已满18周岁的审理方式 |
观点集成041511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文书样式 |
观点集成041512 | 对于被告人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法院立案时已满二十周岁的案件,能否由少年法庭审理 |
观点集成041513 | 未成年被告人反对合适成年人到场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514 | 行为人在十八周岁前后连续实施犯罪的,能否适用前科封存 |
观点集成041515 | 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被发现有新的犯罪事实,其犯罪记录是否应当解除封存 |
观点集成041516 | 未成年人心理测评报告在庭审中的作用 |
观点集成041517 | 作好少年法庭法官、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工作 |
观点集成041518 | 科学设置少年法庭机构 |
观点集成041519 | 审前调查程序的时限 |
观点集成041520 | 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开庭时已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是否应通知其原监护人到庭 |
观点集成041521 | 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
观点集成041522 | 未成年人被害人、证人权益的保障 |
观点集成041523 | 未成年犯和成年犯的分案审理制度 |
观点集成041524 | 圆桌审判方式的适用范围 |
观点集成041525 | 法庭教育工作开展的方法 |
观点集成041526 |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做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
观点集成041527 | 法官高度重视案外延伸工作,为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与复学提供最大便利 |
观点集成041528 | 在少年审判中应引入心理干预,关注未成年犯罪的心理原因 |
观点集成041529 | 对未成年人负有特殊职责的教师利用被害人年幼、无知、胆小的弱点,采取哄骗的手段对多次实施强奸、猥亵犯罪,应依法从重处罚 |
观点集成041530 | 未成年人受到监护人性侵害可申请监护撤销程序 |
|
|
|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
观点集成041531 | 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
观点集成041532 | 立案、执行阶段可以适用刑事和解程序 |
观点集成041533 | 被害人是单位的刑事案件也适用和解程序 |
观点集成041534 | 以书面形式赔礼道歉的要求被告人当面呈交被害方 |
观点集成041535 | 人民法院不能直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等促成和解 |
观点集成041536 | 和解协议书不能涉及被告人的量刑问题 |
观点集成041537 | 对和解赔偿的数额不宜作出限制 |
观点集成041538 | 被告方提供相应担保,被害方同意延期履行、分期履行的,也可视为即时履行 |
观点集成041539 | 对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达成和解的案件,经庭审质证后,应当对被告人从轻处罚 |
观点集成041540 | 当事人和解程序设立的目的和意义 |
观点集成041541 | 当事人和解的事实、证据要求 |
观点集成041542 | “民间纠纷”的界定 |
观点集成041543 | 当事人和解与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区别 |
观点集成041544 | 当事人和解的主体及其权利、义务 |
观点集成041545 | 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的生效时间 |
观点集成041546 | 在当事人和解的情况下共同犯罪或多起犯罪的量刑均衡问题 |
观点集成041547 | 当事人毁约或者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548 | 裁判文书如何体现和解协议的内容 |
|
|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
观点集成041549 | “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的认定 |
观点集成041550 |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设立的目的和意义 |
观点集成041551 |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适用范围 |
观点集成041552 | 不适用没收程序案件的违法所得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553 |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启动 |
观点集成041554 | 没收违法所得公告的内容及方式 |
观点集成041555 | 如何执行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
|
|
|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
观点集成041556 |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的具体规定 |
观点集成041557 | 有精神病医学专门知识的人是否应当担任强制医疗案件的陪审员 |
观点集成041558 | 开庭审理强制医疗案件可以不公开进行 |
观点集成041559 | 强制医疗决定的作出方式 |
观点集成041560 | 高级人民法院在二审中发现被告人可能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561 | 强制医疗程序设立的目的和意义 |
观点集成041562 | 人民法院对被申请人精神状况鉴定意见的审查方式 |
观点集成041563 | 被申请人是否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的评估办法 |
观点集成041564 | 强制医疗决定是否应附有医疗期限 |
观点集成041565 | 被告人在作案后患有精神病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566 | 审理强制医疗案件,对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是否“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认定 |
观点集成041567 | 对精神病人采取强制医疗的具体条件 |
| 赃款赃物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568 | 裁判文书对在案财物处理的表述方式 |
观点集成041569 | 赃款赃物及孳息的处理程序 |
观点集成041570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涉案财物的处理 |
观点集成041571 | 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涉案财产的处置 |
观点集成041572 | 在贪污贿赂犯罪中对罚金刑的适用和赃款赃物的追缴 |